我們的生活是一種發揚,我國、民族、家庭的盛衰在于對后代的營造。營造后代不僅是生命的延續,是孝道文化的責任和義務。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塑造各個領域有才華的繼任者,從而提升我們的國家與民族。玻璃鋼孝文化雕塑提高了孝文化的藝術水平,為大家推廣了老人尊重老人的美德,教育他們尊重與喜愛父母和長輩,及其父母和老人,讓全社會的人群彼此尊重,和諧共處。
建國后,贍養父母被列入子女的責任,并被寫入共和國憲法,為進一步弘揚孝道文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外,在各類社會福利事業中,養老事業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如各種養老院的創建、各種公共場合對老年人的優先要求等,公園或公共汽車上有供老人歇息的專屬坐椅,玻璃鋼孝文化雕塑的擺放塑造了優良、健康、和諧的社會道德環境,是孝文化的體現。
忠孝不能兩全,真的如此嗎?實際上,從某種意義上說,忠孝可以看作忠實的,忠誠是孝道的結果。俗話說,對父母的孝敬通常是對國家的忠實。自然,對家庭的責任感成為了對國家的使命感。歷史上記載的大部分賢淑高官也來自孝順的兒子。玻璃鋼孝文化雕塑是簡單的表現出忠實與孝道的相互依賴和內在聯系,使人們一眼就能明白,家庭跟大家實質上是接受的。